
前几天下班回家,走了一条不常走的路,才三百米的街道上竟然有四家药店,门面都不大,但灯火通明,招牌上的"药"字特别醒目。我不禁好奇,这么多药店扎堆,生意还做得下去吗?它们到底靠什么赚钱?
这一疑问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。于是我决定一探究竟,恰好我有个朋友小周,在一家连锁药店当了五年店员,现在已经是区域经理。通过和他的深入交谈,再结合相关数据调研,我们总算揭开了药店生意的神秘面纱。
药店遍地开花并非偶然。根据药品零售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,截至2025年初,全国零售药店总数已突破68万家,比2020年增长了约21%。平均每万人拥有药店数量达到4.8家,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这一数字甚至超过7家。这个密度在全球范围内都属于较高水平。
那么,如此密集的药店是如何生存的?它们又是怎么赚钱的?
"很多人以为药店主要靠卖药赚钱,这只说对了一半。"小周告诉我们,"现代药店的盈利模式比想象中复杂得多。"
展开剩余88%首先,药品销售确实是药店的基础收入来源。处方药和非处方药(OTC)共同构成了药店的主要营收。根据行业数据,普通药店的药品销售额约占总收入的60?0%。但利润率各不相同:处方药的毛利率通常在15?5%之间,而OTC药品可以达到30?0%。
"处方药受到最严格的价格管控,利润空间有限。"小周解释道,"所以你会发现,很多药店更愿意推荐OTC药品,毛利率更高嘛。"
举个例子,一盒感冒药的进价可能是15元,零售价卖25元,毛利率能达到40%。但同类的处方药进价18元,可能只能卖到22元,毛利率就低多了。
不过,药品的利润率正在逐年下降。小周告诉我们,五年前普通感冒药的毛利率可达45?0%,现在已经下降到35?0%。这主要是因为医药电商的冲击和集中采购政策的影响,药店之间竞争加剧。
那药店怎么应对利润下滑?答案是多元化经营。
"现在药店不再只是卖药的地方,而是健康管理服务中心。"小周的这句话道出了药店转型的核心。
保健品和健康食品是药店的第二大收入来源,约占总收入的20?5%。这类产品毛利率普遍在50?0%之间,远高于处方药。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,全国药店保健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5.3%,增速远超药品销售的6.8%。
我们在小周的店里看到,保健品货架占据了最显眼的位置。从维生素、钙片到各种功能性保健品,琳琅满目。"这些产品不受医保控费影响,价格弹性大,是我们重点推广的品类。"小周坦言。
医疗器械和健康用品是另一个增长迅速的品类,包括血压计、血糖仪、制氧机等,约占药店收入的10?5%,毛利率在45?0%。特别是2023年以来,随着家用医疗设备需求上升,这部分业务增长显著,2025年预计增速将达到18%。
"现在很多慢性病患者需要在家监测健康指标,血压计、血糖仪几乎成了标配。"小周解释道,"一台血压计售价三四百元,我们的毛利在百元以上。"
此外,个人护理用品(如成人纸尿裤、消毒用品等)占比约5?0%,毛利率在40%左右;母婴用品(如奶粉、纸尿裤)占比约3?%,毛利率在30?5%。
"别小看这些非药品类目,它们的综合贡献可能超过药品本身。"小周强调,"而且顾客来买这些东西,往往也会顺带买些药品,起到了引流作用。"
除了产品销售,增值服务也是药店新的利润增长点。免费测量血压、血糖等基础健康检测服务虽然本身不创收,但能有效提高客流;而中医诊断、营养咨询等专业服务则可以直接收费,成为新的收入来源。
据医药经济报公布的数据,2025年中国药店增值服务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80亿元,比2023年增长了52%。小周所在的连锁药店去年开始尝试提供付费的慢病管理服务,一个糖尿病管理套餐收费500-800元不等,包括定期检测、营养指导和用药咨询,反响不错。
"药店从单纯的药品零售商转变为社区健康服务提供者,是大势所趋。"小周表示,"特别是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,这种转型很有前景。"
除了多元化经营,药店还有哪些"隐形"收入?
返利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部分。制药企业为了提高产品在药店的上架率和销售量,通常会给予药店一定比例的返利,这部分收入在药店总利润中占比可观。
"这就是为什么你会看到某些品牌的药被店员重点推荐。"小周透露,"有些药品的返利可达销售额的10?5%,对药店来说是笔不小的收入。"
医保服务费也是药店的收入来源之一。药店与医保部门合作,为参保人员提供医保刷卡购药服务,医保机构会按交易金额的一定比例(通常为0.5?%)支付服务费给药店。对于那些医保交易量大的药店来说,这部分收入也很可观。
2025年新出台的药店分级管理制度,让有资质的零售药店可以开展更多医疗相关服务,如慢性病复诊开方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。这进一步拓宽了药店的盈利渠道。
谈到药店如何选址,小周分享了一些行业内部的经验。"位置决定生意的七成。"他说,"我们一般选择在医院周边、社区入口或繁华商业区,这些地方客流量大,转化率高。"
数据显示,医院周边的药店日均客流量是普通社区药店的2.5-3倍,且客单价高20?0%。而社区型药店虽然客流较少,但复购率高,是培养忠实客户的好场所。
"现在药店选址还会考虑周边3公里内的人口结构。"小周告诉我们,"老年人口比例高的区域,处方药和慢性病用药销量好;年轻人聚集区域,保健品和个护用品更受欢迎。"
药店的竞争不仅仅来自同行,还面临着医药电商的强大冲击。《2025年中国医药电商发展报告》显示,医药电商市场规模已达4280亿元,占整个药品零售市场的35%,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提高。
面对电商挑战,实体药店如何应对?小周认为核心是发挥"即时性"和"专业性"两大优势。
"生病时谁还等快递送药?"小周说,"药店最大的优势是即时性,顾客需要时马上就能拿到药品。我们店最近还开通了'30分钟送药上门'服务,销售额提升了15%。"
专业咨询服务是实体药店的另一张牌。"网上买药没人指导用法用量,很多老年人也不会使用电商平台。"小周强调,"而在药店,执业药师可以面对面解答用药疑问,提供个性化的用药建议,这是电商无法替代的。"
为了提升服务水平,药店也在积极转型。2025年数据显示,全国执业药师人数已突破80万,比2020年增长了55%。有执业药师坐诊的药店比例从2020年的62%提高到了2025年的88%。
"药店不再只是卖药的地方,而是社区健康守门人。"小周这样描述药店的角色转变,"我们正在强化专业培训,提高员工的健康咨询能力,让顾客不仅能买到药,还能得到专业指导。"
数字化转型也是药店应对挑战的必由之路。据统计,2025年已有65%的连锁药店建立了自己的线上商城或小程序,通过"线上下单、线下取药"或"即时配送"模式,将线下服务延伸到线上。
"我们药店的小程序去年交易额增长了70%,主要是老顾客通过线上复购常用药品。"小周说,"线上平台还能收集顾客数据,了解购买习惯,为个性化营销提供支持。"
药店行业虽然门店密集,但利润率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高。根据药店行业协会的调查,2025年普通单体药店的净利润率约为6?%,连锁药店可以达到8?2%。这意味着一家年销售额100万元的药店,最终利润可能只有6-8万元。
"很多人看到药店生意红火就想加入,但不知道背后的辛苦。"小周感慨道,"药店是特殊行业,监管严格,需要各种资质,开业门槛比普通零售业高得多。日常经营也面临药品管理、价格管控、医保政策等诸多限制。"
尽管如此,药店行业仍然吸引着大量投资。2025年第一季度,医药零售行业共发生投融资事件56起,总金额约125亿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22%。
药店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?小周认为,几个方向值得关注:
精细化分类经营将成为趋势。未来药店会更加细分市场,如慢病专科药房、母婴健康药房、中医药特色药房等,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。
社区健康管理中心的角色将更加突出。随着分级诊疗制度推进,药店有望承接更多基础医疗服务,如健康检测、用药指导、慢病管理等。
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将大幅提升。智能药柜、电子处方流转平台、AI辅助用药咨询等技术将广泛应用,提升效率和服务质量。
医药零售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。据预测,到2027年,连锁药店的市场份额将从目前的55%提高到70%以上,单体药店将面临更大生存压力。
走出小周的药店,我对这个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。药店不再只是简单地卖药赚差价,而是通过多元化产品结构、增值服务、供应链管理等多种手段获取利润。它们正从单纯的药品销售点转变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,肩负着更重要的社会责任。
回想开头提到的那四家药店,它们或许各有各的生存之道:有的专注处方药,依靠医院导流;有的主打保健品,利润更为丰厚;有的提供特色服务,吸引固定客群;有的可能是大型连锁的布局,为的是抢占市场份额。
药店行业的竞争虽然激烈,但市场空间仍在扩大。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、健康意识提升、医药分家深入,药店的社会价值将进一步凸显。对于消费者而言,了解药店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方式,也有助于我们更理性地看待药店推荐的产品,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。
你身边是不是也有很多药店?你是如何选择药店的?是图方便随便进一家,还是有固定信任的药店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和经历。
温馨提示:以上内容资料、素材均来源于网络,本文作者无意针对,影射任何现实国家,政体,组织,种族,个人。相关数据,理论考证皆来源于网络资料,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,规则,观点,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。以上文章仅供参考,具体信息还是以官方通告为准。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,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。
发布于:江西省启天配资-启天配资官网-正规实盘配资公司-全国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