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0月24日,华盛顿,特朗普登机飞往亚洲,行程已定:先到马来西亚出席东盟峰会并会见总理安瓦尔,27日赴日本与首相高市早苗会晤,29日到韩国与总统李在明见面,30日与中方领导人会谈后立刻返美。顺序清清楚楚,压轴是中美元首会谈,谈完就走。
先说这个压轴。事实是,会谈被放在最后一天,而且会后即刻回国。再看安排,他放弃了在韩国参加APEC的全程,只保留与中方的双边。这样做的意思很直接:把最重要的留到减少插曲,把火力集中在一件事上。
为什么要这么排?一头一尾很讲究。前面先在东盟、日本把话听全,把诉求收齐,然后带着这些再与中方对话。因为这个,谈判时更有底气,也能就事论事,少被会场上的临时议题带跑。
接着看背景。9月起,美方收紧对中国企业的出口管制,范围涉及高性能芯片设备等。中方很快回手,扩大稀土、超硬材料、锂电相关品的管制,监管延伸到境外环节。结果就是,供应链两头都在拉闸,企业最先感到疼。
美国国内也顶着压力。媒体报道白宫内部有人担心产业承压,特朗普时而放硬话,时而释放愿意谈的信号。同样,这不是变脸游戏,是算账:工厂、就业、股市,都会回到选票上。
再看地点。把中美元首会谈放在韩国,有它的用意。既避开日本身上的一些历史和安保包袱,又借首尔这个“中间地带”降低噪音。韩国方面的表态也有分寸,李在明说要推动中韩关系“全面恢复与发展”,这等于告诉双方:别逼我选边,我更愿意搭桥。
另外,他不全程出现在韩国APEC,只保留双边会晤。这样做,把多边场合可能出现的集体声明、联合措辞都降到最低。对特朗普来说,单挑更好掌控节奏,也便于回国后讲“成果”。
会后马上返美,也很罕见。一种可能,是短期内谈不出大包;另一种可能,是赶在国内窗口期,快速报告“见过、谈了、有进展”。他选择立刻飞回,把舆论点抓在自己手里。
谈什么?稀土肯定是焦点,芯片绕不开,芬太尼也会摆上桌。稀土卡住,美国新能源、军工、风电都会算工期;芬太尼关系到美国民众的生命安全,地方执法部门催得紧。这些都是硬问题,拖不起。
中方这次把稀土管制清单扩围,还把监管链条前移到境外。同样的招法,以彼之道还施彼身,逼对方谈配套和豁免。如果美方在半导体上继续加码,稀土这边就很难松,彼此都明白这个扣子。
日本这一站也不轻松。高市早苗对华态度偏硬,但日本制造离不开中国市场与零部件。特朗普在东京既要谈安保,也会谈价格,油、电、车、供应商,他都要过一遍,借机敲定一些订单和表态。
东盟这边,马来西亚的诉求比较清楚:产业升级、要订单、要投资。安瓦尔会讲半导体封测、数据中心、海运节点,给美国企业抛橄榄枝。特朗普会听,也会看能不能借东盟补上供应链空缺。
市场会怎么看?很现实,会盯汇率、航运价和原材料期货。如果两边释放缓和信号,企业就敢下单、备货;要是各自加码,年底采购和排产又得改,现金流压力跟着来。
美国国内政治也是变数。中期选举前,他需要一串“我干了”的例子。哪怕是阶段性清单,比如执法合作、个别企业许可、专家沟通渠道恢复,回去也能开发布会,先把火降一降。
30日,韩国仁川机场夜色里,机库灯白得刺眼,地勤拉着防风带,空军一号缓慢滑行到跑道端,舱门在风里合上。等他回到白宫坐下,第一通电话会打给谁,又会把哪一条写进对外通报的第一行?
启天配资-启天配资官网-正规实盘配资公司-全国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