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它不再是一场遥远的噩梦。
战争的幽灵,正用冰冷的手指敲击德国的门扉。三十五年——这是德国联邦民防和灾难援助办公室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,首次发出战争预警的时间间隔。这一次,他们不是在谈论洪水,也不是讨论技术故障,而是鲜明地直指“战争”。要囤积吗?要准备吗?要恐慌吗?是的,得囤积,得准备,但恐慌也许无济于事。
“德国是最安全的国家之一。”这是BBK新指南中反复强调的一句话。可言辞的安全,却掩盖不了潜藏的深海暗涌。俄罗斯侵略乌克兰一事,将欧洲的稳定美梦击碎成了粉末,也勾起了德国民众的集体焦虑。听——BBK主席Ralph Tiesler的声音:“提前做好准备,绝对有益。”这话没毛病,可你再看指南内容,仿佛是一本末日生存手册。储备多少物资?三天还是十天?喝水十二升,罐头二十个,还有腌肉、牛奶、药品,甚至手摇手电筒和酒精炉。听着都觉得窒息。
指南不只是清单。它还教你如何辨识虚假信息,如何躲避爆炸,甚至,如何在恐惧的深渊里自我拉扯。恐惧,是德国公民们在这起事件里无法逃避的关键词。他们感觉自己被推向一种陌生而危险的局面,就好像岁月突然变得不可捉摸。你不得不承认,指南是细致的,近乎苛刻的。但它又给人一种奇妙的讽刺意味:你能真正为无序的战争做准备吗?
看看这个令人沉默的数据:53%的德国人,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。不是个人疏忽,而是集体精神的松弛。35年的和平,给人们一种虚假的安全幻境。战争?不会吧,还能打到我家门口?不信!民防局劝告了个遍,喊破喉咙,却依然有人连一瓶水都懒得多放,反倒继续相信自己的生活不会被打断。天知道这种乐观有多么脆弱。
而在一边,联邦情报局局长Martin Jäger的话却像冷水泼头:“我们已经处于战火之中。不能袖手旁观。”他曾是乌克兰的德国驻大使,他不是随随便便在危言耸听。他的话更像是对欧洲过度依赖外交“和解”的讽刺。战争的号角仿佛已经吹响,但依然有人躲在安全氛围里,耳朵里塞满对和平的幻想。欧洲会不会再次醒来时,发现身处一片火海?
画面是没有尽头的。一个德国普通家庭,父母背着账单,如何凑齐那十天的“生存套餐”?几十升水、几十罐蔬菜水果,药品、收音机、电池备用物资,有多少家庭真的有那个空间再装这一切?成本又是多少?钱的问题在这漫长的清单里格外尖锐。更有意思的是,那些存储食品的建议“活跃更新”。连BBK都知道,一些人恐怕只是机械地囤积物资,完全不考虑这些“贫困战备”食物是否合理。真到危机时刻,真的能撑过三天吗?谁知道呢。
然后是战争本身。导弹划破天际,厨房的酒精炉冉冉升起的火苗。战争的可能性,曾被认为是零概率的,如今却变得逐渐有形。虽然明面上似乎还没有德国直接参战的迹象,可当我们谈到混合威胁,网络攻击,大规模破坏,征兵,无人机时代,这些东西是否会将局势推得不可控制?无人知道。
荒诞与无力弥漫之间,这份指南像是一颗静静埋藏的手雷,无人知道什么时候会爆。但它又像是在用冷冰的现实拍打那些自以为事不关己的脸。准备,让人不至于彻底瘫痪。但当指南翻到最后一页,你不禁怀疑:物资、药品、技术,其实更多是一种“心理安慰剂”。人类从来无法准备好面对战争。你可以储备应急食物,可以学会逃难技巧,却永远无法对未来的战乱心安理得地说“我没问题”。
德国民众的焦虑,是欧洲安全的缩影。昔日的和平岁月何其漫长?灿烂的阳光下自由漫步,如今却要在担心的阴霾下踩着不确定行走。俄罗斯的侵略,让大家意识到,当战争真的逼近时,不确定性是一种比武装更可怕的力量,它永远拷问你的灵魂:活着,还是期待着活着?
谁能回答?谁敢回答?
启天配资-启天配资官网-正规实盘配资公司-全国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